在沒有高端醫療保險的年代,很多人買醫療保險,都是一份住院加一份危疾,因為一旦發生大病,如癌症、中風及心臟病,醫療使費不菲,當住院不夠賠償時,也有危疾幫補。
但隨着高端醫療保盛行,保額一年高達2000萬元,終身保額更高達5000萬元,基本上任何大病的醫療費,應付都綽綽有餘。於是有客人問:「既然高端醫療都足夠賠償重病醫療費,又何需買危疾?不如將之前買的危疾保單退保。」
其實高端醫療與危疾的功能截然不同,這位客人有這一問,很明顯是不理解箇中分別。高端醫療屬實報實銷的保險,醫療開支有多少,保險公司便賠多少。至於危疾是當確診患上保單上指定的嚴重疾病後,便會馬上賠一大筆錢,保險公司是不會理會你如何用這筆賠償金的。而在現實世界,當患上嚴重危疾後,有很多開銷是高端醫療無法賠償的,此時危疾保便是最佳的填補工具。
首先,部分高端醫療都不包門診費用。要知道,嚴重疾病患者做完手術出院後,需要定期回到門診覆診,並配合藥物治療,所費不菲,高端醫療未必可以覆蓋到這些出院後的治療費用。有些癌症病人未必一定需要在醫院內接受治療,有些電療及化療可以在診所進行,部分患者甚至定時吃標靶藥便可治癒, 由於過程不涉及住院,所以高端醫療亦有機會不賠。
再者,坊間有些人不信奉西醫,反而會選擇中醫、針灸、氣功等治療,有些人亦會進食補品,就像本人早前腰部受傷,身邊朋友很有心介紹不少正方、偏方、名醫、神醫給我,當中有部分是沒有香港執業資格的,這些另類治療及補品,也是高端醫療不包括的項目。
更重要是,患上嚴重疾病後,要一段長時間休養,所說並非一、兩個月,而是一年半載。在此情況下,大多數公司都會讓員工停薪留職,有些較刻薄的公司甚至會乘機裁員,收入有機會因此中斷。若然閣下是一家之主,家庭的經濟支柱,這個時候,危疾的賠償便可代替中斷的入息大派用場。
有些較富裕的人,認為自己有足夠財力支付醫療費,毋須買保險。但其實,很多有錢人的財產,都是放在股票、物業等資產上,當他們生病,需要治療費醫治時,便要變賣資產。當你心急想套現,便容易被人鋤價,賤賣資產。但若然有買危疾保,便可解燃眉之急,讓手上的資產可善價而沽。試想想,現時樓市成交冰封,若然閣下的物業在急於求售下被迫壓價10%,這筆錢隨時遠超一世保費的總和。
最後一點是,大部分危疾保都有儲蓄成分,所謂有事有保障,無事當儲錢,實屬一個很好的理財工具。個人認為,高端醫療是否必須,要視乎閣下的醫療需要及財政狀況,但危疾卻是一份每個人都不可缺少的保險。
(原文刊登於2017年9月2日 信報<保險解碼>《高端醫療難取代危疾保五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