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學了一個新的管理學名詞,名為<放羊式管理>。事緣近期有很多行家,特別是一些內地背景的行家主動找我,表示想轉過來跟我發展。我一般都會問他們為什麼要轉團隊,其中一個得到的答案是:「我的團隊沒有支援、配套及培訓,奉行放羊式管理。」
我問他何謂放羊式管理,他反問我:「羊吃什麼?」我答:「吃草。」他又問:「草是誰種的。」
我說:「當然沒有人種,自然生出來,是天種的。」
他便道:「就是,羊是去到那裏便吃那裏的草,牧羊人由始至終都沒有餵羊吃過草,那便代表天生天養,不理不管,坐享收成。」
接下來,這位朋友指出團隊內的諸多問題,例如不斷招聘新人,但硬件及軟件也配合不上。
招募時又沒有做任何篩選,結果變成冗員過多,經理又太新,而經理自己又要跑數,根本沒有足夠經驗及時間去帶領新人。
這樣的發展模式,我也不太認同。保險無疑是一門生意,但更是一門專業。
前線員工直接面對客戶,如果他們得不到合適及足夠的培訓,在客戶面前亂說一通,資訊錯漏百出,對公司甚至整個行業的專業度會大大減低,客戶亦留下負面印象,前輩們多年來付出的努力亦會白費。
更嚴重的是,如果前線員工不了解產品,未有向客戶說明產品風險,有機會衍生出像08年銀行推銷雷曼迷債等事件,影響十分深遠。
話又說回來,究竟放羊式管理又是否如上述人兄說得那麼差?出於好奇之下,我尋找相關資料,發現跟那位人員所說的根本是兩回事,只要放羊式管理用得其所,其實是十分好的管理方法。
所謂放羊式管理,首先是要在羊群中選一隻領頭羊,牧羊人只要管著領頭羊,指引牠方向,若然領頭羊走出了草場範圍,牧羊人便會鞭策牠回來,而其他羊隻跟著這隻領頭羊,便不會走失,整個羊群也不會散。
整個概念的重點,是牧羊人只要管好一隻領頭羊,便等於管理整個羊群,牧羊人因此可以節省不少時間及精力,多出的時間可以做其他事。
而整個管理的成功關鍵有三點,第一就是要找一隻合適的領頭羊,這隻羊必需要與牧羊人有默契,服從牧羊人的指示,又有能力帶領其他羊隻。
放在企業或團隊管理上,就是要找一位具有能力的經理或管理人員授權,他們要與老闆的理念、價值觀一致,對老闆的指示會迅速回應,誘發旗下員工或團隊成員的積極性及潛能,然後共同向目標進發。
第二個關鍵是指示要清晰,方向要正確。有些公司採用放羊式管理失敗的原因,主要是老闆沒有給團隊清晰明確的指示、責任區分及工作要求。
例如老闆只簡單說一句,要進行某某產品的研發,並沒有明確要求。究竟研發要何時完成?研發成果要到什麼程度才算滿意?
由於沒有明確方向,結果領頭羊和羊群也無所適從,不知去那裡。老闆三個月後回來,始發現整個研發停滯不前。雖然老闆聘請的位位都是科研人才,但卻因為指示不清,以致人才無用武之地,責任在老闆身上。
若然團隊中有合適的經理作為領頭羊,還可以推動團隊工作,可是這經理始終不是老闆本人。老闆沒有清晰指示,經理有時難免會揣摩錯「聖意」。
即使發展方向不對,若然老闆能及時制止,命令經理及項目重回正軌,團隊仍然可以順利抵達終點。
但若牧羊人一直在樹下午睡不醒,而領頭羊帶著羊群走了歪路,還越走越遠。到牧羊人醒來時,可能已舉目皆空,就算能僥倖尋回所有羊隻,也費時失事。
總括來說,如果能正確運用放羊式管理,其實可以提升企業或團隊工作效率,就像香港富商李嘉誠旗下如此多業務,不可能一個人管理所有事務,必需每一個業務找一個合適的CEO授權,並非任何人也可擔任此重任,而是要找一個有能力、信得過之人,寧缺莫濫。
用在保險銷售團隊上,就是要做好甄選人才。始終團隊的資源有限,將有限的資源放在對的人身上,才是王道。
所以我招聘時,一直是奉行四次面試的安排,然後才會決定是否聘請該人。銷售人員和經理可以透過系統量產,但真正的領袖(領頭羊)就要透過發掘有潛質的人才,然後像師徒般手把手帶出來的。
此外,所有管理人員都要懂得因時制宜,不同的環境便要採用不同的方法,不能一本通書讀到老。
例如小團隊還可以採用師徒制去帶領新人,但當團隊壯大到某程度,便要改變策略,考慮轉用放羊式管理,物色及培訓合適領頭羊去引領其他成員,始可將整個團隊規模壯大。
編按:周榮佳(Wave)從事保險業20年,擁有CFP認可財務策劃師等13個專業資格。現職某大保險公司區域總監,團隊人數近200人,除獲GAMA頒發最高管理成就獎和LUA頒發傑出人壽保險經理獎外,在2016年其團隊更破紀錄達成100% MDRT會員資格,在業界享負盛名。無論在理財、管理、銷售均擁有豐富經驗。
(原文刊登於2018年1月12日經濟一週專欄《團隊極速發展 放羊式管理的三個要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