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聯繫滙率制度下,港元與美元走勢掛鈎,滙率在7.75至7.85之間浮動。因為變幅不大,很多人視港元等同美元。
香港的保險公司也有推出港元及美元保單,但筆者從事保險業23年,發現產品無論在數量上或是受客戶歡迎程度,都以美元計價保單較優勝。
近期多了客戶詢問港元保單,一來是美國大幅減息及推出無限量化寬鬆,港滙再次走強,近日已重返7.75強方兌換保證。此外,在中美貿易戰及其他政治角力之下,有些愛國愛黨人士不喜歡美國,寧願選擇買港元保單。那究竟美元保單和港元保單是否完全一樣?兩者優勢又在哪裏?
在1999年前,香港的保單都以美元計價為主,主要原因是推出美元保單的保險公司,其註冊地通常在百慕達或其他免稅地區,當時香港還要徵收遺產稅,所以美元保單的賠償金是不用繳交遺產稅;反而港元保單必須經由香港註冊的保險公司推出才可銷售,其賠償金須繳交遺產稅。因此,港元保單基本上無人問津。
直至前財政司司長曾蔭權在1999年《財政預算案》中提出有關港元保單同樣享有美元保單的稅務優惠建議,即同樣免繳遺產稅,再加上當時港元及美元存有息差,港元的積存利率是7厘,但美元只得6厘,令保單回報較高,而且免卻貨幣兌換及滙率浮動的麻煩,因此一度掀起熱潮,很多保險公司亦相繼推出港元保單產品搶客。
可惜,這熱潮並不持久,很快市場又再是美元保單當道。既然已沒有繳稅的弊處,而香港人收入及支出大多都是用港元,照理買港元保單會較方便,又不用蝕兌換差價,為何港元保單未能流行?主要原因在於美元保單回報率普遍較高。
眾所周知,保單的回報,取決於收取的保費會投放在什麼資產上。一般來說,港元保單收的是港元資金,保險公司為了避免滙率風險和不蝕差價,很多時會選擇投資於港元資產。然而,港元資產投資選擇着實不多,大部分都是買港元債券,較長期的港元投資工具就更缺乏。
反觀美元,投資工具較多元化,市場活躍度亦高於港元資產,除了有美國長中短期國庫債券外,還有很多高質素的企業債券,而商品市場及新興市場的投資工具又多以美元計價。雖然新興市場會先用當地貨幣做買賣,最後才換成美元結算,中間也會蝕滙率差價,但保險公司評估風險回報後,扣除滙率差價後,依然有可觀回報。
有些港元保單也會投資於美元資產,但因為是長線關係,雖然現時聯繫滙率仍健全,港元與美元短期也不會脫鈎,但世事難料,黑天鵝頻頻發生,大家也不敢斷言將來一定不脫鈎,所以保險公司在購買美元資產時都會計入溢價,導致港元保單的回報稍遜於美元保單。
在上述數個因素影響下,就算同一個儲蓄計劃、相同的保額,港元保單的回報率一般會較美元保單低。所以,如果問買美元保單還是港元保單好,若然你買的是意外、住院等消費型產品,港元保單會較好,因為省卻滙率兌換的麻煩;但如果是有儲蓄成分的保單,建議還是選回報較高的美元保單,沒理由跟錢鬥氣吧!
(原文刊登於2020年4月18日 信報<保險解碼>《買港元還是美元保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