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保險公司推出高回報的儲蓄計劃,標榜保本又高回報,預期12年後的總回報是已繳保費的1.75倍,內部回報率(IRR)高達每年5%。一位朋友看到後,隨即問我:「這個計劃是否『堅』的?據我所知,很多保本的保險儲蓄計劃,回報都不高,回報高的通常都不保本,為何這個計劃可以做到保本之餘,又如此高回報呢?」
筆者細看他所提到的計劃詳情,然後說:「放心,這不是騙人的,因為這個計劃可投資於私募信貸基金,所以回報較其他高。」朋友聽後覺得更疑惑:「私募信貸基金?什麼來的?會否很高風險?」
以往保險公司多數投資於債券、股票等傳統資產,尤以債券佔比最多,因為可定期獲派發債息,債券價格波動亦較股票低,可為保險產品提供穩定回報。然而,低風險自然低回報,這些投資於傳統資產的保險計劃,回報都不太高,近年環球皆低息,年回報更跌至只有2至4厘不等,卻已經滿足不到較進取的人士。
為了提高紅利回報,保險公司也會物色一些高回報的另類投資。事實上,在私募市場上,即我們俗稱PI的專業投資者領域,有不少優質投資,回報高但風險不算大,只是投資範圍可能涉及一些結構性產品,所以不會在大眾市場公開發售,私募信貸基金正是其中一種另類資產領域。
所謂私募信貸,某程度上是借助低流動性風險溢價來帶動超額回報的非傳統資產,涵蓋範圍廣泛,包括投機及不良債務,以及中型項目投資和專項金融。簡單地說,私募信貸就是不經銀行的私人信貸市場,由私募信貸經理直接物色及挑選有融資需要的一方,交易屬雙邊協議性質,並直接與發行人磋商,此舉可以議定更佳的貸款架構,滿足雙方所需。
另外,私募信貸利率大多是浮動的,現時環球皆屬高通脹,各國開始加息,利率正處於上升周期,對於浮息資產更為有利。再加上私募貸款並沒有進行二手買賣,流動性較低,資產價格估值因而不會有太大的波動,令到資產更具防守性,回報比結構性貸款資產高。
因為私募信貸基金具有提高收益及分散風險的功能,遂成為近年資產管理行業中增長最快的資產類別之一。有投資銀行統計,2021年北美和歐洲為私募信貸基金籌集了1910億美元,較2020年的紀錄增加了22%,相比2011年規模只得約400億美元,10年間擴大近4倍。
不過,私募信貸基金一般由機構投資者持有,而且入場門檻極高,由500萬至1000萬元不等,散戶難以參與。
現在保險公司的儲蓄計劃,投資類別加設了私募信貸基金,對散戶其實是好消息,因為可用較低的入場門檻投資於私募信貸基金,賺取一個更佳的回報,計劃還設有壽險功能,一舉多得。筆者相信,此類產品,未來有機會在市場上愈來愈普及。
(原文刊登於2022年5月14日 信報<保險解碼>《保險產品高回報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