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與一位公務員朋友吃飯,席間提到了買保險的重要性。他表示公務員福利制度很好,公立醫療費用全免,連配偶及子女都可享有醫療福利,公務員更有長俸或公積金,也有房屋福利等等,所以認為公務員沒有需要買保險,他自己也未有任何保險保障。
無可否認,舊制的公務員福利較一些私人公司好,但未必代表已經足夠。
一項調查顯示,紀律部隊中,約六成人擔心輪班工作會影響心理及生理健康。
超過六成公務員擔心公立醫療未能提供最佳選擇的藥物,五成人則擔心住院環境,逾九成公務員希望到私家醫院接受治療。
事實上,公立醫療資源緊張,可以給公務員的資源也不是太多。
其中普通科門診每日平均提供30個優先籌予公務員,專科門診選擇則只有4間。
而公立醫院中,醫生、治療方法、資助藥物等選擇亦有限度,輪候時間亦要根據實際病床資源和臨床使用率而定,隨著人口愈趨老化,未來有可能要等候更長時間才可得到醫療服務。
更重要是,公務員有分舊制及新制,在2000年6月1日前入職的公務員屬舊制,在此日或之後入職便是新制,新制公務員及他的家屬在退休後會失去醫療保障。
在2018年,舊制和新制公務員比例大約是五五之比,意味有一半公務員及其家人仍需為退休後的醫療保障做好準備。
值得一提是,退休的舊制公務員及其家屬必需仍然居港,才可繼續享有免費醫療,而無論新舊制公務員,其家屬只包括配偶及未滿21歲的未婚子女,意味公務員子女在長大後,也是要自行購買醫療保障。
在危疾保障方面,一般而言,危疾保障額度要有年薪4倍才算足夠,可惜調查結果中,每5個公務員之中,只有1個有足夠保障。
反映有近八成公務員有增添危疾保障的需要。
至於退休保障,由於新制公務員沒有長俸,而是以一筆過支付的公積金代替,退休後保障未必及得上舊制公務員。
而調查結果亦指出,有62%公務員在退休後仍要負責家人開支,有一半人擔心退休後的生活。
而公務員預期退休後每月平均開支為現時月入一半,即大約16123元,期望的退休儲備平均能有376萬元,單靠公積金未必足夠。
就算部分紀律部隊有儲蓄計劃,如俗稱「遮仔會」的警察的儲蓄互助社,但個人終身儲蓄額只得100萬港元,要達到理想的退休生活,或需要額外再做儲蓄計劃。
再者,公務員的長俸及公積金必需在退休後才可動用,假如在退休前突然有資金需要,例如子女升學的費用,如果事前沒有準備,財政便有機會失去預算。
由此可見,在職公務員有必要趁著有房屋、醫療福利的優勢,財務較一般人充裕及靈活,及早為自己規劃全面的理財部署,新制公務員尤其需要。
部署包括趁後生安排一份儲蓄計劃,期間可提取部分作為子女的教育基金,而在65歲退休之後,又可每年提取資金,自製退休入息。
到85歲有剩餘錢的話,可再一筆過提出來安享晚年之用。
如果可再為自己多加一份終身續保的高端醫療及增添足夠的危疾保障,遇到大病除可享有優質醫療服務外,也無需擔心退休後沒有醫療保障的問題。
若然在退休後才為自己加添各類儲蓄或醫療保障,一來年紀高,成本會貴,二來如果曾患大病更未必受保,三來會喪失時間帶來的複息效應,財富增長威力大減。
(資料於2018年12月15日作修正)
編按:周榮佳(Wave)從事保險業逾廿年,擁有CFP認可財務策劃師等14個專業資格。現職某大保險公司區域總監,團隊人數近300人,除獲GAMA頒發最高管理成就獎和LUA頒發傑出人壽保險經理獎外,在2016年其團隊更破紀錄達成100% MDRT會員資格,在業界享負盛名。無論在理財、管理、銷售均擁有豐富經驗。
(原文刊登於2018年12月15日經濟一週專欄《單靠長俸公積金未必足夠 秒懂公務員新舊制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