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專欄
W Channel
Timeline
Contact Wave
<經濟一週> 人壽保險點揀好?儲蓄型VS消費型

最近真的忙瘋了,兩個月五個海外會議,又有兩場大型演講。休刊了三個禮拜,有讀者就擔心我是否因為「騙稿費」而被停刊了。為了闢謠,就算今天新Office開張,也要擠出時間寫稿,與大家見面。

有讀者在上期《儲蓄保險的謬誤》留言:「你們做保險的,一定是叫人多買保險啦。」這位讀者確實說得對,我最喜歡叫人買保險,難道叫人買多些藥嗎?但講一句公道話,儲蓄保險或儲蓄型的保險亦不是所有人適合。所以今期文章我會和大家剖析兩者的分別。

定期人壽保費平保障大

今集我們先講人壽和危疾。消費型的人壽亦被稱為「純人壽」或「定期人壽」,英文”Term Life” 。從 “Term” 一詞就可看出這類保險只保障一段時間,優點是保費平兼保障大,缺點是當每隔一段時間續保,保費便會遞增,有事有保障,無事買安心。

生命無價,人人生而平等,沒有誰的命比較重要,所以人壽保額很多時是用其肩負的經濟責任來衡量,或者對家裏人的愛有幾多。歌都有得唱,愛是永恆,所以為愛而買保險便要買終身型的。

終身壽險顧名思義是保障一些終身責任,例如對配偶甚至整個家庭的照顧,保障生意,財產傳承等。基本上所有終身壽險也是儲蓄型,即有事有保障,沒事也可在供了一段時間提取現金總值,所以有不少人利用保單的紅利和儲蓄用作為退休金一部分。

終身壽險有保單紅利

此外,終身壽險的供款期也可自由選擇,由最貴的整付到最平的終身供款也有。平衡幾方面的考慮,建議退休前供完就最合適,既可發揮高槓桿比率,又可減輕退休後的生活壓力,而年長的朋友,則建議短期供款終身壽險。

但部分經濟責任則可能只是一定時間,比如做了20年房貸。本來無債一身輕,但成功「上車」之後,就背負著幾百萬或過千萬的債在身。如果這廿年內經濟支柱不幸蒙主寵召,那其他家人又如何支撐?又如何還房貸呢?

另一方面,如子女未成年,父母也有責任照顧其衣食住行教育等開支。如出意外,誰又可代父母的職責呢?還有一種情況就是被公司外派出差,長時間在外工作,更甚者工作地區政局不穩,人身安全不受保障,這時往往對保險的需求大增。如Budget有限,便可考慮用很少的錢買定期壽險來保障家人。

當然,兩種類型的壽險並非只能二選一,而是可以考慮搭配使用,買終身人壽之餘亦可買少量定期人壽,以滿足閣下需求。

上述雖然只講人壽,但由於危疾保險是從人壽衍生而來,所以意見相同。相信各位讀者看罷上文,也清楚明白沒有誰壓倒誰的情況,買那種保險主要看目的和Budget罷了!下期為大家分享住院篇!

伸延閱讀:
【儲蓄保險的5個謬誤】
http://www.edigest.hk/Vip/detail?id=3218
【買高端醫療保險的謬誤】
http://www.edigest.hk/Vip/detail?id=3129

(原文刊登於2016年7月22日經濟一週專欄人壽保險點揀好?儲蓄型VS消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