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專欄
W Channel
Timeline
Contact Wave
<信報> 「共同富裕」不一定打壓富豪

內地未來重要國策之一,就是實現「共同富裕」理念,要全國人民都過着幸福、美滿的物質及精神生活,坊間把這政策解讀為共產和均富,以為中央未來要劫富濟貧,重點整頓富豪和大企業,更有人形容此舉為「割韭菜」,令到人心惶惶。

內地貧富懸殊嚴重

其實「共同富裕」這理念並非新鮮事,在鄧小平年代便指出要先讓一部分人富起來,意味下一步就是全體人民一起富起來。只是日子久了,大家開始習慣了西方模式的資本主義制度,對財產保護愈來愈重視,因此一聽到「共同富裕」,產生錯覺政府要把大家賺到的財產分給窮人,甚至有人曲解為中央要打壓富豪,然後把財產分給窮人。

如果大家細心咀嚼中央的字眼,「共同富裕」目的是想壯大中間收入群的比重,令社會上更多中產,這與打壓富豪、大企業是兩件事,因為增加中產數目可以透過很多方法,例如提高產業發展的平衡性,增加多一些知識型水平的工種及工資水平,改善醫療、教育、通訊、住屋、就業、養老、衞生等基本公共服務,令人民生活質素改善,也是一種「共同富裕」的表現。

最直接的是鼓勵高收入人士和企業回饋社會,就像外國富豪,他們都會成立慈善基金幫助低下階層,這都是一種常見的做法。

再來就是打擊貪污、非法逃稅等不法行為,令到整個社會更加公平公正。大家都記得,香港自成立了廉政公署之後,在一個廉潔制度下,中下階層始有機會向上流,香港經濟亦得以急速發展。

事實上,內地雖然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可是當中6億人月收入卻在1000元人民幣以下,而少於500元人民幣也有2.5億人,人均GDP是1.1萬美元,較外國約4萬至6萬美元還有一段距離。

如果大家有留意像日本或美國等國,貧富懸殊可以產生很多社會問題,例如年輕人絕望,失去上流動力。正因為內地貧富懸殊程度十分大,很多年輕人都覺得絕望,故興起一種「躺平」說法,某程度就是因為嚴重貧富懸殊所致的。

躺平極端化損經濟

所謂「躺平」就是什麼也不幹,所賺的足夠生活便可,不求升職,不會考慮資產增值等問題。當然,躺不躺平是個人選擇,只要家人容許,家裏有足夠儲蓄,那也沒大關係。但年輕人如果只是因為收入永遠趕不上房價,養不起孩子而絕望,乾脆不努力了,那對整個國家的未來發展就會是個嚴重損失。這種極端思維只會拖累國家經濟,影響國力。

所以,可以預示到中央未來必定在「共同富裕」政策上加強着墨,亦將陸續推出一系列的政策,究竟內容會是什麼?對於我們的理財策略,尤其是財產保護上,又會有什麼影響呢?下次再跟大家分析。

(原文刊登於2021年11月20日 信報<保險解碼>「共同富裕」不一定打壓富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