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近年獲准成立虛擬保險公司,至今已批出4個牌照。某些虛擬保險公司為了吸客,花大量廣告費在網上及社交平台宣傳,手法不外乎是標榜成本比傳統保險公司便宜,零佣金,保費較低,而且全程網上投保,毋須經保險中介促銷,有公司更以「冇人SELL」作為賣點。這當然是賣花讚花香,虛擬保險公司必然無限放大自己的所謂優點,缺點卻隻字不提。其實虛擬保險也有不少盲點,今次先來跟大家談談,「冇人SELL」是否真的如此美好?
事實上,早前消委會就本港4家虛擬保險公司的服務發表了報告,結果顯示虛擬保險公司的客戶服務體驗並不理想。其中一點是,虛擬保險公司會先透過聊天機械人解答消費者的疑問。這些聊天機械人往往只能辨別關鍵字詞或回答部分簡單問題,回覆很多時是一些「罐頭式」的標準答案,跟網上自行搜尋沒有分別;更多時候是答非所問,消費者永遠得不到想要或正確的答案,最後要接駁至線上聯絡客戶服務員才能解答問題,浪費不少時間。這都是小事,假如聊天機械人答錯問題,而客戶又相信有關答案,最後影響索償或客戶利益受損,此責任誰屬?
就算消費者找到線上客戶服務員解答問題,但他們並非專業的理財顧問,最多只是解釋保單條款或是理賠手續等基本資料,絕不會就客戶的背景,評估其保障需要及財務狀況,更加不會給予任何的理財意見,客戶變相要自行理解產品是否適合自己,自己去決定要買多少保額等等。
需知道小市民未必都有良好的教育水平,有些甚至連危疾及醫療保險也分不清,即使是大學畢業的專業人士,也並非每個都能解讀艱深的保險條款。這些虛擬保險公司,能否在網站中簡簡單單幾個頁面就解釋清楚複雜的保險條款?最後消費者可能要再自行搜集更多資料,再挑選合適自己的計劃,那就真的難為了客戶。
投保過程方面,有些申請如自願醫保,需要較詳細的資料,例如病歷、過去有沒有吸煙飲酒習慣,過去或未來12個月會否參與潛水等危險活動等等,問題多,答覆時間自然較長。有部分公司會設儲存功能,但有公司竟然頁面閒置過久,就需要刷新頁面重新輸入,覆查答案時亦不允許投保人返回修改答案,只可選擇重新回答整份問券,造成極大不便。
至於索償,虛擬保險沒有中介跟進,全程要自行處理。就好像電視台節目經常報道的保險索償個案,試問當自己或家人已經生病,要在醫院接受治療,大家還是否有心情和能力處理索償?如果索償表格有資料填漏,或是過程中有文件未齊,有機會耽誤索償時間,財務上有機會失預算。
另外,大家是否又完全清楚自己的保障權益?可能大家有資格索償某個項目,例如如果因病失去工作能力一段時間,有機會可以豁免繳交保費,一位有經驗的保險中介會主動提醒客戶相關權益,但虛擬保險公司就沒有此服務,最終損失還是自己。
除了支援服務之外,虛擬保險還有其他盲點,包括個人資料搜集的私隱問題、產品收費未必如坊間想像般低廉、還有就是保險公司質素是否可靠?會否有財困問題?下次再為大家逐一揭開。
(原文刊登於2024年5月18日 信報 <保險解碼> — 《虛擬保險隱憂 去中介人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