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專欄
W Channel
Timeline
Contact Wave
<信報> 虛擬保險公司保險嗎?

近期保險界的大新聞,非保監局委任經理人接管泰禾人壽莫屬,上周本欄已和大家分享此事件的4個關注點,其中之一就是留意虛擬保險公司的穩健性,今次進一步詮釋此看法。

目前本港有5間虛擬保險公司,首個虛擬保險牌照在2018年發出,至今已發出4個新牌照,另一家則是2018年獲保監局批准由傳統保險牌照轉換而來,因此歷史最長的一間虛擬保險公司也只是營運短短6年,但最近已傳出有公司擬出售業務。

 

轉戰傳統銷售恐開壞先例

消息指出,一間內地大型保險集團欲進軍本港壽險市場,曾接觸其中兩間虛擬保險公司洽談收購事宜,其中一間更較深入的討論細節。據悉,準買家曾提出虛擬牌照能否由現時網上銷售,轉為容許代理或經紀等傳統渠道分銷。由於此要求未必容易兌現,所以交易陷入膠着狀態。雖然傳聞未獲證實,但預計監管機構也未必會輕易容許一家虛擬保險公司轉用傳統銷售渠道,因為一旦一家獲批,開創先例,其他可能相繼跟隨,這無疑間接宣布虛擬保險發展失敗。

姑勿論交易成事與否,從虛擬保險公司欲出售業務的舉動,或多或少顯示出投保虛擬保險公司的潛在風險。假如一間公司可持續發展,又何需出售業務?

事實上,虛擬保險推出至今還未有公司錄得盈利,其財政狀況惹人關注。除了上述收購傳聞外,以往亦有虛擬保險公司進行融資,例如其中一家以衣飾為名的虛擬保險公司,去年便曾進行B2輪融資,獲得約3500萬美元資金。若然虛擬保險一直未能扭虧為盈或融資不成功,相信賣盤也是遲早的事。

另外,隨着醫療通脹上升,有主攻平價自願醫保的虛擬保險公司亦要連續兩年上調保費,以紓緩營運壓力,其管理層數月前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期望兩年內達到收支平衡。換個角度看,即是今年仍然會虧損。

 

行政有變影響服務質素

筆者曾分析小型保險公司被收購的影響,雖然保單繼續生效,條款一般不變,但內部行政改變了,服務質素很有機會受到影響。若然不幸落得像大新人壽(泰禾人壽前身)下場,公司被收購後反陷入破產邊緣,投保人更會膽戰心驚,深怕保單失效,血本無歸之餘,他日轉投第二家保險公司,也因為已有病歷,有機會遇到加保費、設不保事項或拒保的情況,這些都是消費者另類損失。

還有一點,當初虛擬保險是以「網上銷售、不設中介」為賣點,吸引大家投保。若然所投保的虛擬保險公司賣盤予傳統保險公司,也有機會由「無agent跟」強制變回「有agent跟」。當然筆者認為有agent跟較好,但對那些因此投保的客戶來說便是貨不對辦,變了質。正如大家進入一家日本餐廳,但餐牌提供的竟然是泰國菜,這個落差大家是否能夠接受?

筆者於2024年5月撰寫的〈挑選保險公司四大準則〉便提及揀保險公司時要留意歷史、信貸評級、公司規模、產品合理性,而按此標準,虛擬保險公司實難達標。始終保險屬於長期產品,保障隨時超過50年甚至終身,挑選一家歷史悠久、信譽良好的保險公司方為上策。

 

(原文刊登於2024年8月24日 信報 <保險解碼> — 《虛擬保險公司傳售業務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