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費用不斷上升,增幅亦遠高於通脹,上次筆者已跟大家分析箇中三大原因。事實上,保險公司理賠個案亦年年遞增,筆者所屬的保險公司是本港龍頭,從以下理賠數字應有一點啟示和代表性。
2023年,成功獲得醫療理賠的客戶達到14萬人,涉及總額55億元,由2019至2023年,這兩個數字分別是39萬人及214億元,換言之,單是去年就已經是之前5年總額的35.9%和25.7%。而去年最高的理賠金額個案是一宗患大腸癌的索償,達到447萬元;第二及第三高分別為肺癌和乳癌患者,理賠金額則為438萬及346萬元。
另外,港澳地區客戶中,最多理賠宗數的年齡組別為50至59歲,男性主要理賠原因集中在消化系統疾病,而女性則為癌症和腫瘤。至於內地及其他地區最多理賠宗數的年齡組別為40至49歲,男女性主要理賠原因都集中在癌症及腫瘤。
上述數字反映每年的保險理賠個案絕對不少,且金額可達數百萬元,並不是小數目,尤其是在癌症治療方面。而且理賠客戶年齡都集中在40至60歲之間,未屆退休之齡,仍需工作賺取收入,一旦患上重疾,收入和生活均大受影響,實有買醫療和危疾保險的必要。
然而,在醫療通脹之下,保費也有加價壓力。為了平衡客戶的情緒及利益,保險公司在調整保費時也提供不少額外增值服務。其中一個最實用的就是「出院免找數」。
以下是一個真實的客戶個案,投保人只是32歲,卻突發腦中風引致身體左側癱瘓,需即時入院進行開顱手術清除血腫,之後要在病房休養一段頗長時間,以及進行漫長的物理治療等康復輔助,整個醫療賠償額為220萬元。
傳統的索償程序是客戶要先找數,然後再憑單據向保險公司索償,但面對過百萬的醫療費,並非人人可以即時支付。幸好客戶當時申請了「出院免找數」,入院接受治療前毋須墊支醫療費,待完成治療後,醫院直接向保險公司收費。倘醫療費用超出賠償金額,客戶只需補回差價。此舉客戶可避免錯過黃金治療的時間,又不用為醫療費而憂心,並專注於康復進程。
此外,保險公司近年推出了個人療程管理與復康管理服務,為客戶提供第三方診症,確認合適的療程建議。尤其是當患上癌症等重症,部分手術或會有一定風險,多聽一個第二醫療意見,患者可以更為安心。而保險公司提供的支援服務,是由確診、治療至康復都顧及,相當全面。
在癌症支援上,有保險公司更設癌症基因檢測服務,可透過個人化基因資料,預測對治療的反應,務求用最短時間找出最合適的治療方案。有需要更可安排跨專科團隊,包括腫瘤科醫生、外科醫生等全力協助,亦有中醫諮詢、營養師諮詢、心理輔導、物理治療、家中看護服務、購買醫療器具等安排,照顧客戶各方面的需要。
即使客戶身處內地,同樣可享上述的支援服務,有需要更會安排線上家庭醫生,提供醫療諮詢。部分地區亦提供就醫陪診員服務、住院護理員服務和家居護理員服務,有專人照顧入院、住院和出院後護理。如受保人有年紀老邁的父母,更可安排專屬護士上門家訪。就算身處異地,也不用擔心沒有親人照顧而感到無助。
由此可見,現在醫療保險的作用並不只是賠償醫療費,而是會照顧到投保人各方面的醫療所需,猶如一個健康顧問,這服務的價值隨時大於保費的增幅。因此當大家得悉保費加價後,別一時意氣用事隨便退保,以免得不償失。
作者周榮佳(Wave)從事保險業20多年,擁有15個專業資格的11本暢銷書作家。現職某大保險公司高級資深區域總監。
(原文刊登於2024年10月19日 信報 <保險解碼> — 《醫保點只賠錢咁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