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早前讀到一篇新聞報道,標題為〈自閉症遭歧視〉,內容是指現時大部分保險公司拒絕承保有特殊教育需要(Special Education Needs, SEN)兒童的個案,個別保險公司會設5年監察期,只有監察期內沒有索償,證明小朋友身體健康,第六年才可獲保險公司承保。此舉變相父母要白繳5年保費,即使小朋友最後受保,其保費仍較常人高出兩三倍。有些人認為SEN兒童只是在學習上遇到障礙,健康其實無大礙,保險公司對SEN兒童並不公平,筆者在此想說句公道話。
所謂SEN,是指有特殊教育需要,包括患有自閉症、智力障礙、過度活躍症或專注力不足、言語障礙、肢體傷殘、特殊學習困難、聽力障礙、視力障礙、精神疾病等9類小朋友。
根據教育局數據顯示,2023/24學年的公營普通學校共有64220名SEN學童,按年增加5%,佔全港65萬名中小學生約一成,情況並不罕見。
筆者曾向公司核保部查詢,了解到SEN兒童投保確實不容易。例如住院或意外醫療保險,基本上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受保。至於人壽及危疾產品,2歲以下一般都不會受保,2歲以上則要視乎受保人年齡及患病的嚴重程度,通常年紀愈大,病情愈輕微,受保機會愈高。至於意外保險中的死亡、斷肢、燒傷等保障,亦同樣視乎年齡及病情而定。
為什麼SEN兒童投保難?筆者向一位研究SEN的朋友了解過,部分SEN兒童是因為腦部神經元發展出了問題,情緒會較易失控,如處理不好,或會有濫藥、羊癇症風險。然而也有一些SEN個案不關乎腦部問題,尤其是先天性的個案,可能是母親在懷孕時受病毒感染,因而出現先天聽力或視力障礙。由於他們自小已沒有完整的五官刺激,情緒上反而有機會較一般兒童更平穩。
至於患上過度活躍症的兒童,由於他們難以控制自己情緒,容易跑跑跳跳,故跌倒機會確實較一般兒童高,特別是0至3歲的小朋友。不過這種情況會隨年紀長大而有所改善,加上小朋友如能及早接受治療,自幼接受適當的訓練,令病情受到控制,其行為其實也與一般小朋友無異。
姑勿論是那一類型的SEN個案,SEN兒童需要特別照顧是毋庸置疑的事,承保風險確實較一般兒童高,雖然他們經過治療後,健康及情緒都可以像常人一樣,惟保險的精神是保障未知的風險,不單止SEN兒童,其他疾病亦如是,當患病後才買保險已經太遲,及早投保才是王道。
事實上,目前很多保險產品在小朋友出生後15天已可投保,部分產品更加在母親懷孕時期已可申請,待小朋友順利誕生後,再辦理手續轉移受保人。即使當小朋友成功投保之後才被確診為SEN患者,保險公司也不會因此取消保單,該保單將繼續有效,因此建議父母趁小朋友健康時,盡快為他們投保。
此外,筆者亦遇過一些家長待小朋友確診後才投保的個案,縱使如此,他們多數只買醫療保險,其他保障如人壽、危疾等一律不考慮買。就算保險公司接受醫療保的申請,假如核保結果涉及不保事項或保費加價,這些家長也不接受,取消申請,這反映部分家長的保險意識相當低,只懂臨急抱佛腳,不明白有病歷的人投保是如何困難。
其實在有病歷的情況下,任何客戶也不應再揀擇,能買什麼便買什麼,因為病歷只會有增無減,今天投保可能只是不保一種器官,例如不保眼部,但我們還有心肝脾肺腎不同器官,加上目前全球「三大殺手」疾病是癌症、中風及心臟病,不保事項未必會影響到這些疾病的保障。因此,大家目光應該放遠一些,切勿因一些細小的不保事項或加價,而犧性其他保障。
既然SEN人士這麼多,保險公司不妨多考慮開發這個市場,也請食衞局多考慮SEN人士申請自願醫保的可能性。
作者周榮佳(Wave)從事保險業廿多年,擁有15個專業資格的11本暢銷書作家。現職某大保險公司高級資深區域總監。
(原文刊登於2024年11月2日 信報 <保險解碼> — 《SEN兒童投保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