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專欄
W Channel
Timeline
Contact Wave
<信報> 醫保被限制索償 投保別貪平

近日社交媒體就一宗保險索償事件,引起熱烈討論。事緣一位買了醫保的客戶因為心口痛找代理安排入院檢查,豈料反遭代理勸喻不要入院,所持理由竟然是該代理醫保索償太多,為其保險公司帶來了財務影響。相關公司更向該代理發出警告信,指出經其處理的索償超過5宗;或佔其銷售的醫保保單數量逾30%;或賠付金額超出了客戶繳交的保費,假如情況持續,將暫停該代理的新醫保申請。

站在代理立場,由於事件影響生計,迫不得已向客戶提出不要入院的請求;但從客戶角度而言,相關代理或保險公司賠付太多是其內部問題,卻影響到自己的索償權益,自然不滿。

先戴頭盔,上述事件涉及的保險公司,絕非筆者所屬公司。雖然如此,向代理發警告信的情況在業界也間中出現。然而,此事件值得大家關注的一點是,投保別只貪「平」,保險公司財務實力及信譽亦很重要。

 

保費不足彌補成本漲

早前筆者在〈醫療費用和保費急升三大原因〉提到,醫療通脹率高達8.3%,除了因為病房費、醫生費都加價外,還有創新醫療費用遠高於傳統醫療、人口老化及慢性病不斷增加,以致醫療通脹率高企不下,令賠付金額愈來愈大,這無疑加添保險公司的營運壓力。

然而,有保險公司早年推出一些定價過低的醫保產品,背後可能是急於賣盤或籌備上市,所以不惜工本搶客,在最短時間內擴大市場份額,務求「做靚盤數」。但隨着賠付成本有增無減,加上客底少,收到的保費遠遠不足以彌補上漲的成本,便會出現經營困難。

反而一些持續發展的保險公司,由於不斷有年輕新客戶「溝淡」年長客戶群,醫保條款合理,加上有足夠的財政儲備,可抵禦醫療通脹帶來的營運風險。當然,發生類似事件亦有可能因為某些同業銷售手法出現問題。部分同業會以賠付作為招徠,吸引客戶投保,令客戶事無大小都向保險公司索償。

有些客戶本身沒有病痛,目的只是想做身體檢查,結果卻入院照腸胃鏡;也有客戶只是生雞眼和灰甲,竟然入院進行手術;近年有更多人出於美容需要進行面部脫疣,這些都有濫用醫保之嫌。

 

須打擊客戶濫用情況

更甚的是,個別不良代理串謀客戶和醫生騙取保險賠償金,例如2023年廉署便揭發有中介人安排其他癌症病人假冒投保人,從而取得患癌證明以詐騙危疾保險賠償,最終3人被判囚。

為了維護多數保險客戶利益,保險公司有理賠管理的必要性,例如打擊濫用的情況,又或是鼓勵客戶善用網絡醫生,因為網絡醫生與保險公司屬長期合作關係,由其發出的醫療報告,保險公司信任度會較高,索償爭議亦減少。

 

作者周榮佳(Wave)從事保險業20多年,擁有15個專業資格的11本暢銷書作家。現職某大保險公司高級資深區域總監。

 

(原文刊登於2024年12月7日 信報 <保險解碼> — 《醫保被限制索償 投保別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