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專欄
W Channel
Timeline
Contact Wave
<信報> 保險佣金平滑化 新人入行誘因降

筆者於11月底的一篇〈告別超現實回報率 建立儲蓄保信心〉專欄文章中提及,保監局將推出多項措施整頓分紅保險,除了文中提到為保單預期回報引入「窗口指導」,傳聞亦會實施佣金平滑化,即為中介人首年佣金設限,並把佣金攤分多年支付,以降低不良銷售情況。

筆者猜測保監局推行此政策,原因最少有三個︰第一,有些中介人會以回佣作生意招徠,結果導致不公平及惡性競爭,破壞市場秩序;第二,有些中介出於「搵快錢」心態,賺取第一年豐厚佣金後便離職,因而衍生服務問題,包括遺留不少「孤兒單」;第三,有部分東南亞國家已實施相關政策,為了與國際接軌,當局趁機研究推行的可行性。

無論出於上述哪一個原因,相信保監局都是出於良好動機,但現行制度是自由市場經歷幾十年的衝擊演化而來,一定有它的價值和需要。在業界所有持份者都差不多一面倒反對下,仍強行以此「政策」解決上述問題,相信比實施積金易平台挑戰更大。況且香港是否合適推行此政策,又是另一個要考慮的問題,假如一意孤行,草率行事,隨時有機會好心做壞事,一個做得不好,分分鐘有官員因此被問責。

早前筆者出席廈門一個峰會時,與不同地區的同業交流過,有些已實施佣金平滑化的國家或地區,如內地、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等,相關行業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問題。

 

初期收入不穩更難捱

首先,假如首年佣金減少,任職保險中介人的吸引性便會減低,新人入行誘因下降,最終令中介人數目減少。當然,有部分出於「搵快錢」的中介,會如保監局所願另謀高就,但絕對窒礙了一些真心想長遠發展的新人入行。要知道客源要憑口碑慢慢累積,高收入並非一朝一夕的事,大部分初入行的新人,很多時要度過一段收入不穩定的日子,如果佣金大減,這些新人未必可以捱過前期艱苦的日子,最後選擇離開,甚至索性不入行,所以這政策絕對是「一竹篙打一船人」。

其次,預期會有更多兼職中介,因為首年佣金下跌,難免要找其他收入來源,待累積足夠客源才轉全職。只是兼職也會衍生很多問題,例如分心做其他工作,未必可以第一時間處理客戶事務,又少了時間去了解產品,變相損害客戶利益。行業專業化倒退,這是否保監局樂見?

 

中介萌去意 「孤兒單」勢增

第三,保險中介是一個流失率極高的行業,現行所謂「高佣金」制度也留不住這批中介,過去十年間中介人數量一直在七萬至十萬人反覆徘徊,佣金改革後料更難留人,變相衍生更多「孤兒單」。

當中介離職後,餘下的首年和續保佣金怎樣處理呢?不同公司有不同做法,有些公司「收歸國有」,有些則給予跟進保單的中介,但只是部分,不是全部佣金,還要達成某些條件才有。當實施佣金平滑化後,同事離職,變相保險公司支出減少,結果只是保險公司得益,這又是否保監局的意願呢?

第四,有台灣同業告訴筆者,為應對佣金平滑化制度,會銷售更多短期產品,因政策對長年期產品的影響較大,如此也左右了中介人給客戶的建議。

若然保監局想與國際接軌,最好當然是找一個做得比我們好的對象接軌,而非向下學習。事實上,保監局早前發出的文件曾指出,香港保險業在亞洲處於領導地位,很多指標領導同儕,是很多國家地區的學習對象。惟目前幾乎沒有一個國家或地區,能順利地、全面性地實施佣金改革。

 

外國改革碰壁多 不應盲目跟隨

事實上,有部分國家及地區已推行改革保險佣金制度。其中越南在疫情期間推行,結果中介人數目由100萬大減至50萬,50萬人失業,生計受到影響,失業率大幅提升。印度於2016年對ULIP產品設置佣金上限,但改革遭遇極大阻力,最終政策有所放寬。南韓也曾嘗試推行佣金改革,同樣因業界強烈反對而擱置。

新加坡則是較成功的國家,於2015年開始實施「平衡計分卡」(BSC)制度,規定銀行保險渠道不得超過50%首年佣金,惟也只是部分改革,傳統保險代理人佣金結構並未改變。

值得留意的是,大部分的佣金改革只是針對投資相連保險產品,傳統的壽險產品仍然沿用一貫的佣金制度。大部分國家及地區寧願採用其他方式規管行業解決上述問題,這說明佣金平滑化絕不是解決問題的答案,反而會衍生其他問題,亦需要考慮本地市場的特性,採取靈活的監管方式,例如不同分銷渠道不同處理方式,也可將監管重點放在提升服務質素而非限制佣金,方為上策。

 

作者周榮佳(Wave)從事保險業二十多年,擁有15個專業資格的11本暢銷書作家。現職某大保險公司高級資深區域總監。

 

(原文刊登於2024年12月14日 信報 <保險解碼> — 《保險佣金平滑化 新人入行誘因降》)